【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

采访导演翁子光时《风再起时》已经公映一天。这部代表中国香港角逐2023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电影走出节展,正在面对更多观众的检阅。作为电影创作者的翁子光也在时刻关注着来自观众的反馈。

很多观众对翁子光的印象还停留在2015年的《踏血寻梅》。这部兼具冷峻理性的视角和深刻人文关怀的犯罪电影,斩获包括最佳编剧等7项金像奖,也将翁子光推向更多观众。

《踏血寻梅》之后,各方希望翁子光拍摄一部大体量电影,“这是一个传统思维,要成为大导演,就要做一部大体量电影”。对选题几经考虑,他最终仍选择将目光投注于香港。

不同于《踏血寻梅》的冷静克制,翁子光在《风再起时》中投注了热烈的情感。

童年时期,翁子光常听父辈祖辈谈起五六十年代的故事。“像梦一样”的五六十年代在他心中埋下种子,拍摄四大探长的故事成为梦想。机会来临,翁子光这一想法提上日程。半年时间内,他和编剧孙霏就写出了8万字的剧本。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风再起时》剧照

《风再起时》中热烈的感情不仅是对香港的,更是对电影的。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

一场映后活动中,影评人史航称《风再起时》是一部“迷影电影”。翁子光认为这个评价十分精确。他不避讳片中埋下的“彩蛋”,也希望有影迷与他解读这些“谜语”。《风再起时》的特写镜头流连在郭富城、梁朝伟、许冠文、谭耀文、金燕玲、谢君豪等老牌香港演员的表演上,也是迷影的另一重表现。

作为大体量影片,《风再起时》的商业回报问题持续困扰着主创。翁子光深知《风再起时》不是“爽片”,不会好卖。他半开玩笑地表示,不能说《风再起时》是文艺片,“要不然宣传人员会说我”;也承认很多观众不清楚历史背景,会有观影障碍。他甚至会忍不住琢磨,影片提档后宣发时间如此紧迫,应当多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多跑一些路演才能帮影片卖得更好?

谈到与《踏血寻梅》截然不同的风格,翁子光坦然表示,或许观众对“《踏血寻梅》的导演”有了定性,“所以对我的尝试有比较复杂的情绪在”,但自己不想定义翁子光的风格和美学。“我没有属于我的美学,我的每部电影都还想尝试。”

《风再起时》于2月5日正式公映。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影片排片降至2.0%,票房4150万。

界面文娱对话翁子光

界面文娱:拍摄《风再起时》的契机是什么?

翁子光:拍完《踏血寻梅》之后,我的公司、制片人团队都希望我去拍一部大体量的电影。但其实“大体量”对我来说是非常模糊的概念。这也是传统思维,觉得要成为大导演,拍个大体量的东西。

其实我一直想拍吕乐和蓝刚的故事。又想起拍《踏血寻梅》我对郭富城说,你应该拍五六十年代的那种戏。我想起我说过这句话,就努力去写剧本。这是我写的最短时间的剧本,半年左右就写完了,但写了8万字出来。

我和编剧孙霏同步写剧本,同步做资料,找了很多老人、退休的警察和黑道。我们找到《雷洛传》的编剧,找了陈惠敏、陈文强、陈欣健,还有曾志伟,他的父亲也一直和吕乐混,和我讲了很多故事。

后来我们发现了问题:怎么好像大家讲的版本都不太一样?他们讲的都是野史,几个人都很符号化。我们要编剧,就要从很多故事中选,也有很多角度。当时我有野心,要拍得比同类四大探长电影更真实,结果发现真实不起来。能真实的只有小时候的电影梦:我很想拍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那种感觉,我想用电影来重现这个东西。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我的奶奶和爸爸给我讲过以前香港的很多故事,看到这个东西我会觉得感动。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风再起时》剧照

五六十年代的故事,电影拍得不多。《花样年华》是一部,《叶问》也拍到一些,《一代宗师》也有一些,但总体不多。我小时候看的粤语片都是黑白的,所以我想去做一个很具体的、属于我自己的五六十年代。

界面文娱:既然大家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很模糊,您怎么还原那个时代?

翁子光:我没有选择还原他们几个的故事。我们还原的是那个时代所有真实的环境和气质,比如贪腐制度、生活形态、建筑物和服装,我们的还原是美学上的还原。

故事上反而有些放飞。为什么?因为来了几个演员,当他们都能走在一起时,我希望他们的表演是有自由度的,他们的情感属性是能发挥的。所以《风再起时》中,梁朝伟有特别多内心的东西。他给我讲过很多自己的故事:他小时候的故事、情感的故事、人生价值观的故事,甚至演戏时的心态。

《风再起时》最后有一段表演论,说“做人像演戏”,其实这是真实的对白,是梁朝伟自己写出来的。小孩摔倒当场没有哭,但过后又会在妈妈面前哭,“小孩会演戏”是我给他的。后半段“人生一辈子都在演戏,但人生只有一遍,所以我们尽情去活”,这是他讲给我们的故事。

郭富城和杜鹃也是,我会给他们很多符合他们角色的东西放在角色里。对我来说,四大探长反而是符号化的东西,他们的情感和属性放在电影里,怎么好看怎么来。我们虽然写了8万字的剧本,但在现场我们会有各种讨论,慢慢完善电影的情感世界。

我自己在电影里也有私货和情感。他们命运的脉络,其实和香港的命运是很有关系的。

界面文娱:能展开讲讲他们的命运和香港之间的关系吗?

翁子光:比如最后许冠文的地方,就好像有一种定调:香港应该怎么样?我们对香港的感情是什么?香港为什么会成为香港?他给了一个东西:只有生活在香港的人才知道很多东西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也是代表我的、有点小总结的东西。

梁朝伟和郭富城的角色,其实代表香港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白手起家的富豪。香港的那个年代是这两股势力建立起来。我想通过两种精神面貌的属性,通过他们的情感、他们和蔡真(杜鹃饰)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建立起这个故事。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风再起时》剧照

想想香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只是五六十年代,还有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你会知道我在讲什么。这些人中间的情感关系、对抗关系,其实是香港的一些东西。但是这个谁能看懂?特别是我们要发行来到内地时。或许二三十年后,有研究香港的人拿出《风再起时》,去探讨每个元素都代表什么。其实我希望把这些东西摆到一个位置,让大家去解读。

但电影的情感是真的。如果情感不真,让几个人来演寓言故事,你没有感情,谁看这个电影?大家都知道我拍戏对演员责任比较重,觉得他们一定要演得好。你看我的所有电影,给一星、两星、三星都没有骂演员的,都是骂翁子光的(笑)。

我很保演员的演技、保这种带感情的表演,因为我不能在这个层面上欺骗观众。观众可以看到梁朝伟、郭富城、杜鹃演得很好,这些都没有骗人。我觉得大家看电影时可以把重点放在这里。今天我也看到影评,说整部电影都不怎么样,但是很喜欢梁朝伟烧钢琴那一幕,我也觉得这是未来两三年大家都会记得的画面。

界面文娱:很多人都说《风再起时》中的梁朝伟是近几年最帅的梁朝伟。

翁子光:他本来就帅!不过他也觉得《风再起时》里面的他很帅、演得很好。梁朝伟“帅”这件事,我觉得是因为他在拍电影时处于一种比较自在的状态。我们拍电影时,梁朝伟本来打算出去度假,后来他看到《踏血寻梅》有点心动,之后和我见面聊起来觉得我还算是一个人。后来答应拍的时候,他推掉了欧洲的帆船比赛。

梁朝伟问我怎么演,我就说演一个像梁朝伟的人。他和我讲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将很多真实的东西放在南江这个角色里面,他很自在。我觉得这种自在会让他的帅度有提升。

很多人觉得我们用了太多慢镜头。我觉得这个慢镜用来用去用不完,这也是我比较放飞,因为我喜欢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

界面文娱:把这么多表现机会都交给演员,作为导演,您自己不会觉得表达受限吗?

翁子光:我已经表达了对香港的情感,对我来说足够了。而且不只是演员、摄影、美术、服装、音乐都在其中有最好的发挥。

当时决定做《风再起时》的时候,我问自己拍电影的初衷。问小时候的自己,如果你有钱、有资源,你要拍什么?有时候觉得《风再起时》挺幼稚的,它不像《踏血寻梅》一样,比较冷静理智世故,感情反而比较倾倒、比较幼稚、比较小孩子气。我承认,我真的把我小时候梦想的那种东西都给了你。

如果接收的人有这种心态,他们会明白“原来你在分享我的人生的很多东西”。史航说得很好,说我这是“迷影电影”,而不是我说的“影迷电影”,我不知道有什么区别,但是“迷影”听起来更顺口,说我放了很多对电影的感情。

所谓的“迷影”是我在分享。我放了很多“迷影”的情怀在电影中。里面有很多密码,好像你看到这些东西,似乎在某部电影里看过这样的小场景和小设计。例如雨中跳舞的小孩,他的衣服和《美国往事》里的罗伯特·德尼罗的衣服完全一样。要有多铁的影迷才能看得到?我做了很多这种。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风再起时》剧照

界面文娱:这些设计都是您有意做的?

翁子光:有意识的。《雨中曲》太明显了。我觉得这么做很有意思。很多人会觉得,你明明有创作力,但是我就想回到孩童时代的初心,很童真、很热情地去做电影。我没有很节约、很自控地去做这些。整部电影就像一场游戏,完全是一个情怀的东西,我用这个方法来给你分享,你可以看很多次,可以发现一些影迷的东西,可以欣赏梁朝伟像单个MV一样,看100遍没问题,我想做这么一个东西。

界面文娱:那您考不考虑写个豆瓣长评,把这些内容都列出来,给大家解谜?

翁子光:我希望有影迷可以帮我写。自己写这个东西挺难为情的。我自己写了帮你们解谜,你们猜不到,我帮你解释,我就自己先解,不行,要别人先来解读。

界面文娱:有人解过吗?

翁子光:有一个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时候,选片人给我打了半小时的电话,解释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开幕片,和我讲了很多。我觉得很开心,我觉得他抱着一种喜爱的态度来看电影,他的欣赏包含了一种包容和善意。

我很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种礼物。目前我也收到了很多温暖的讯息,感觉很多人接收到了这些善意。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我是成熟的导演,为什么要拍这种好像“拼盘”一样的东西,会有这种说法。

界面文娱:其实您是刷了豆瓣的,在看评价的。

翁子光:对。我刷,我天天刷,上面的评论我全部接受。我很喜欢跳过那些夸我的,去看骂我的,这些更有意思。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条是,“翁子光和王家卫的区别,就是他不是王家卫”。这和《风再起时》的对白差不多,蔡真和南江的对话,“她跟你最大的区别就是,她不是你”。我觉得挺好笑的。

王家卫真的是我偶像,我不能否认。如果你说我像王家卫,哪怕你说我是低配版王家卫,我也很高兴。但我真的没有刻意学习王家卫,我是他的粉丝,我肯定会被他的风格影响。我没有说我要比王家卫高明,也没有说这是《香港往事》,要比《美国往事》做得好。我没想要比较,我只是喜欢、向他致意而已。

现在评论中有很多尖锐的东西,可能是观众对我有定性了。他们觉得《踏血寻梅》的导演应该是怎样的。我觉得他们对我有一个肯定的想法,所以对我的尝试有比较复杂的情绪在。

界面文娱:那您未来会继续顺着他们想的那条路去走,还是继续尝试不同的东西?

翁子光:我觉得电影还是有它的生命的。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风再起时》,我不知道它能走到多远。影展的季节已经过了,它代表中国香港去参加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但是没有成功入围。

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但我不能确定我会往哪个路子走。我和很多成熟的导演还有区别。他们的类型很集中。比如你一提到贾樟柯和娄烨的电影,你就知道是怎样的。但我不想定义翁子光的风格和美学。我没有属于我的美学,我的每部电影都还想尝试。

【独家专访】《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我把童年梦想汇聚成影像呈现给你《风再起时》剧照

但如果你问我,我觉得终极的审美应该是返璞归真的,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就讲家长里短、很小的事。比如就拍一个老人和一只狗的一天,这才是最高的境界。你看阿巴斯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我不小心拿了我同学的作业放在我包里,作业不见了,怎么办?我怎么把作业还给我的朋友?这么简单的故事,就是一部电影。我希望我真正老去的时候,就能拍这种电影。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觉得我开始在创作上铺垫,可能尽量往家庭伦理的方向,我觉得我人生中开始有越来越肉麻,越来越懒惰的部分。我觉得人长大后,生离死别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会在网上搜索“人死了会去哪里”,年轻时我不会有这种动作。可能我后面的作品也会讲人的感情为主的东西。

但估计像《风再起时》这样的肉麻,这样浪漫的东西,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因为我对香港有这么猛烈的感情,才可以这么做。如果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动不动就来这种,可能会距离观众越来越远。

界面文娱:有人评价《风再起时》非常有“电影感”。您觉得“电影感”是什么?

翁子光:我拍完《踏血寻梅》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其实我是一个编剧导演,意思是“编剧先于导演”。我之前也说过,其实我更享受做编剧。当时《踏血寻梅》在金像奖输给了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我觉得我输得很应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我根本拍不出来,但是徐克可以拍出徐克味道的《踏血寻梅》。所以当我在做导演方面的东西时,要做大体量的东西时,没觉得想做什么大爆炸和枪战,我还是更注重情感的东西,还是想要发现人的性格。

这次拍《风再起时》在美术上面做了比较多的东西,比《踏血寻梅》有了10倍的工作量。这对我来说真的是难题。不像是《十月围城》就在中环,我们的景色很散,有很多不同的场景:香港抗日时期的样子、五十年代九龙城寨、七十年代中环办公楼等等,都会增加电影美术的难度。

我自己还不爱用特效,所以做CG的人看到我就觉得很烦,很容易用特效搞好的东西,我总要实景。我希望给观众一种比较实体的感受。所以我们虽然特效不多,但你不会觉得我们电影的美术比人家少。我觉得我有时候还是很会做一些“愚公移山”的事的。

短期内我应该不会再拍这样体量的东西了。我会尽可能多用一点我的创造力,减少一点我需要花的精力的部分。

界面文娱:那您能透露下一部作品的内容吗?

翁子光:我下一部电影其实是拍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主角是一个爸爸。有天晚上,有警察突然来到爸爸工作的24小时茶餐厅,告诉他“你的老婆和女儿刚刚没了”,他问“为什么没了?”,警察告诉他,“是你儿子杀的”。爸爸一开始不敢相信,但警察带他来到医院,见到了满手是血的儿子。

我讲的不是这个案件,是这件事发生后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你家里剩下唯一的亲人,是把你老婆和女儿杀掉的最大的仇人,你怎么面对这个关系?我下个月回去就拍。

猜你喜欢

MAGNA:在传统音频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数字音频依然显著增长
MAGNA:在传统音频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数字音频依然显著增长

根据 MAGNA 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广告市场实现了 25 年来最强劲的增长,但在奥运年之后,音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数字广告

痛痛痛痛痛痛疼疼色板:解析疼痛的色彩与心理联结,探索其背后的科学依据
痛痛痛痛痛痛疼疼色板:解析疼痛的色彩与心理联结,探索其背后的科学依据

痛痛痛痛痛痛疼疼色板乃是以色彩展示疼痛之感,意在探求其对于人心之影响,及生理反应。此色板乃用于临床之中,帮助医者更为精准地理解病者

抖音风反差婊吃瓜黑料:网红生活背后的隐秘常态与真实面貌
抖音风反差婊吃瓜黑料:网红生活背后的隐秘常态与真实面貌

抖音风反差婊吃瓜黑料,世人皆知,抖音之风,盛行于网络,然而其背后却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之事,令人唏嘘。现代网络文化,往往因一时流行而

Afiniti 宣布成功摆脱破产,并计划大幅扩展其产品投资组合
Afiniti 宣布成功摆脱破产,并计划大幅扩展其产品投资组合

在获得法院批准资本重组交易后,Afiniti 即将退出第 15 章破产程序。该公司通过与 Vista Credit Partners 和重要股东 The Resourc

BeamXR 成功融资 50 万英镑,助力 XR 流媒体重塑游戏行业格局
BeamXR 成功融资 50 万英镑,助力 XR 流媒体重塑游戏行业格局

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前沿创意科技公司 BeamXR 成功获得了 50 万英镑的资金,这对于游戏和技术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这一重要

2024上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推动云计算行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2024上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推动云计算行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4H1》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规模总计54 8亿元人民币,

Five9扩充董事会成员以平息据称希望其进行出售的投资者担忧
Five9扩充董事会成员以平息据称希望其进行出售的投资者担忧

Five9 已确认,Anson Funds 的 Sagar Gupta 已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即日起生效。Gupta 目前担任 Anson Funds 的投资组合经理

Google Cloud 联手 Agentic AI 推出全新 Agentspace 以提升员工体验
Google Cloud 联手 Agentic AI 推出全新 Agentspace 以提升员工体验

Google Cloud 宣布推出一款名为“Agentspace”的人工智能代理构建工具,为员工提供组织信息并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本质上,Agentspace

Fraunhofer HHI 联手合作伙伴发布全球首款开源 5G FR2 MIMO 展示平台
Fraunhofer HHI 联手合作伙伴发布全球首款开源 5G FR2 MIMO 展示平台

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HHI)及其合作伙伴 Allbesmart、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和 TMYTEK 推出了全球首个开源 5G FR2 MIMO

Javaparser解析器异常:代码分析与修复策略的探讨
Javaparser解析器异常:代码分析与修复策略的探讨

Javaparser解析器异常近来频现,引发诸多开发者困扰。此类异常通常表现为解析失败、数据丢失或程序崩溃等,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和代码质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