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与文学的交汇:书籍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在阿拉伯国家流行这样的说法:埃及人写书、黎巴嫩人出书、伊拉克人读书。虽然实际情况并非这样绝对,但不难看出,书籍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最早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早的几个图书馆都出现在中东地区。在今天伊拉克境内尼尼微古迹的一块泥板上,亚述国王巴尼拔自我描述道:“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和尊严。”巴尼拔在古都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藏书门类齐全,包括文学、语言学、修辞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及占星学等各类著作,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所知的全部知识。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书宝库,被誉为“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鼎盛时期,图书馆藏书达70多万卷,仅图书目录就多达120卷。公元前3世纪前后,托勒密王朝的国王托勒密一世试图把亚历山大港打造成当时世界的“学术中心”,于是建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建馆目的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

可惜的是,这座当时“世界最璀璨的智慧明珠”后来遭遇火灾,图书被火焰吞噬殆尽。2002年,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埃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矗立在风光旖旎的地中海边,古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凤凰涅槃,得以重生。新馆建成后得到许多国家的图书捐赠,中国政府捐赠了《中国通史》《中国药物大全》《二十四史》等典籍556套,丰富了馆藏内存。如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中东和非洲地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笔者曾数次赴这座被埃及人自豪地称为“人类知识灯塔和文明交汇处”的图书馆采访,那里的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即使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读书的伊拉克人”

虽然严格说来,巴尼拔图书馆和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并不是阿拉伯人建立的,但这些图书馆建在今天阿拉伯人生活的土地上,这也让阿拉伯人引以为荣。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中东长期动荡难宁,有些国家更是冲突频仍、硝烟弥漫。然而,动荡和战火并没有阻止阿拉伯人读书的兴致。《烽火守书人》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而有力的例证。这部由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萨德·伊斯康德撰写的日记,感动了无数读书人。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后,伊斯康德毅然决定结束异国他乡的生活返回巴格达,就任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馆长一职。他冒着爆炸、枪击和遭到绑架的危险,守卫着书籍、守卫着伊拉克文化。《烽火守书人》中记载,2006年,图书馆共有4人遇刺身亡,2人被绑架,58人收到死亡威胁。2007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名图书馆职员死于非命。即使这样,伊斯康德依然没有被吓倒。同样,图书馆的读者也没有停止借阅,据记录,这一年的7月,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共接待了503位读者。伊斯康德烽火守书人团队与读者一起,构筑了一道战乱时期依然渴求知识的动人风景,这也是对“伊拉克人读书”说法的生动诠释。

对此,笔者在伊拉克采访时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老城区,以10世纪阿拉伯大诗人名字命名的穆塔纳比大街上,坐落着伊拉克历史上最古老的书店。这里新旧书铺鳞次栉比,文化咖啡馆随处可见,既是知识分子淘书的好去处,也是文人墨客聚晤的精神“栖息地”,被誉为巴格达的“文学中心”和“文化灯塔”。

伊拉克朋友告诉我,如果说,穆塔纳比大街一带像法国巴黎的“左岸”,那么,始建于1917年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谢哈班达”咖啡馆,则相当于巴黎圣日尔曼大道上雨果、海明威、萨特、毕加索等文化名人钟爱的“花神咖啡馆”。然而,2007年3月,“谢哈班达”咖啡馆门前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包括店主阿里的4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内的26人丧生,咖啡馆及附近的大半条街瞬间被夷为平地,阿里本人当时也被埋在废墟下面,不省人事。

阿里被救出来后重建了曾祖父留下来的这家咖啡馆,并按历史原貌进行了精心装饰,力图挽回“谢哈班达”曾经的辉煌。他说:“自打建馆起,这里就是历代有影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时常会面的地方,我要保持这一传统,让咖啡馆重现名人荟萃的盛况。”阿里在咖啡馆的墙上贴满了伊拉克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光顾这里的珍贵照片。他还把被爆炸夺去生命的孩子们的照片醒目地挂在咖啡馆柜台后方。他每天挺直了腰板端坐店内,目光中多了几许悲恸和沧桑。新的“谢哈班达”咖啡馆开张后,常有文化名人来到这里,喝咖啡,侃文化,寻觅写作灵感,而近在咫尺的新旧书店里,大量书虫不知疲倦地徜徉流连。一时间,伊拉克选书、购书和读书的风气更浓了。

伊拉克政府也在有意“擦亮”穆塔纳比大街这张“文化名片”。伊拉克《晨报》报道说,2021年12月,首都巴格达隆重庆祝其图书贸易的历史中心穆塔纳比大街完成翻新,在巴格达市政府组织的穆塔纳比街修葺竣工典礼庆祝仪式上,五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巴格达的天空。当地媒体称,穆塔纳比大街的新面貌与图书、画廊、艺术展览和文化节日相伴而生,这反映了“一场新兴的文化复兴,也让人想起巴格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文化之都的黄金时代”。

“出书的黎巴嫩人”

黎巴嫩是一个人口不足700万、面积仅1万平方公里挂零的小国,但它的出版业却十分发达。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数字未来”出版公司总裁哈提卜告诉笔者,在黎巴嫩,最多时,全国约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出版公司,现在依然活跃的仍有数百家,全国从事出版业的人员达数万人。这也是令包括哈提卜在内的所有黎巴嫩人深感自豪之处。因为黎巴嫩社会自由,文化气息浓郁,出版发行图书的环境宽松,所以它的出版业遥遥领先于其他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每年约出版8000种图书,其中新书3000多种。一直以来,由贝鲁特出版的文学图书在所有阿拉伯国家都颇有名气,深得好评,而且销量可观。笔者在开罗的大小书店总能看到黎巴嫩出版的文学作品。一本本图书设计精美、装帧考究,常常让人眼前一亮,顿时产生购买的冲动。

哈提卜送给记者一套他所在出版公司刚出炉的新书《医学植物大百科全书》,该书为五卷本,硬精装,印制得极为精致,每一卷都做成不同的颜色,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未来”出版公司还坚持不懈地出版中国的优秀图书,迄今已出版发行的中国书籍达200多种,累计超过100万册。为此,哈提卜还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

“写书的埃及人”

与“伊拉克人读书、黎巴嫩人出书”形成对比的,是“埃及人写书”。作为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和重要诞生地之一,埃及是世界文化第一缕阳光升起、照拂的地方,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人民用智慧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

以擅长创作富于人性化的传记而享誉世界文坛的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在他的《尼罗河:生命之河》一书中这样写道:“埃及人的文字,与在石头上书写的苏美尔人的文字相比,与亚述人的楔形文字相比,都要漂亮得多。自从尼罗河的河泥在埃及人手指间流失之后,他们就用尖笔蒲草书写,其实就是用刷子在写,先在调色板和陶罐里调成黑红两色,写到木头刻字板上,然后再写在纸莎草纸上。”路德维希还写道:“作为官员,文书的势力强大并且享有很高的名誉,就像古王国时代中的王公们一样。当然,这里与世界各地一样,文书的对立面是士兵,不过只有在埃及,笔杆子比枪杆子的势力更强,因为这个民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动笔的民族,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好战的民族。”

这些话堪称“真知灼见”,深刻把握了古埃及人的性格特点,凸显语言文字和写作在他们生活及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直到今天,埃及仍然是阿拉伯世界、中东和非洲地区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特别是埃及人擅长写书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甚至埃及还诞生过迄今为止,所有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马哈福兹被公认为阿拉伯世界的“文坛巨擘”“小说家之父”,他才华横溢,文笔精湛,终生笔耕不辍,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其实在埃及,没有马哈福兹那样赫赫有名但著作等身的作家大有人在。

除了写书,埃及人同样喜欢读书。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第53届开罗国际书展上,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63家出版机构展出了上千万册图书,无论图书零售额还是批发销量均超过去年。据当地媒体报道,统计显示,开幕式当天就吸引了96000人入场。而书展第一星期过后,已有53万人现场参观展览,同时,通过书展专设网络平台的线上参展者则高达上亿之众。

一年一度的开罗国际书展始于1969年,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书展之一,也是全球阿拉伯语图书的重要展销场所。笔者注意到,书展上的图书90%以上都是阿拉伯语的,其中,有关埃及历史、地理、文化、文学、考古等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并颇受读者欢迎。在开罗供电局工作的法伍齐,抱着刚买的一摞图书兴奋地告诉笔者,他很喜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哈福兹的作品,以前都是从图书馆借阅,这次趁着打折,一口气买了好几部大部头,以后可以慢慢地阅读。

书展期间,举行了多场有关埃及古文明、近现代文学、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本届书展还启动了与古埃及文明有关的一个数字图书项目,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在线订购书展上的部分图书。此外,书展使用了多项前沿科技和人工智能,儿童可以通过全息眼镜阅读童话故事,享受沉浸式的阅读乐趣,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作者:黄培昭)

猜你喜欢

微软将人工智能功能融合至Microsoft 365,随后决定提升订阅费用以反映新增价值
微软将人工智能功能融合至Microsoft 365,随后决定提升订阅费用以反映新增价值

微软宣布将在其 Microsoft365个人版和家庭版订阅中,整合 AI 驱动的 Office 功能,并相应提高价格。此

Mistral 在与法新社的新合作中提升 Le Chat 聊天机器人功能表现,实现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Mistral 在与法新社的新合作中提升 Le Chat 聊天机器人功能表现,实现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Mistral 公司近日宣布与法国通讯社(AFP)达成一项内容协议,旨在提升其聊天机器人产品 Le Chat 的答案准确

Borderless AI成功融资3200万美元,将AI技术应用于HR管理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
Borderless AI成功融资3200万美元,将AI技术应用于HR管理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

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Borderless AI 正致力于将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 AI 应用的下一个主要战场。该公司

三星携手OpenAI共同研发智能电视,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三星携手OpenAI共同研发智能电视,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据最新消息,三星电子正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 OpenAI 合作,开发全新的 “人工智能电视”。这一举措标志着三星在竞争

苹果公司决定暂停 iOS 18.3 测试版本中的新闻通知AI摘要功能的相关测试
苹果公司决定暂停 iOS 18.3 测试版本中的新闻通知AI摘要功能的相关测试

苹果公司近期发布了 iOS18 3开发者测试版,决定暂时停用新闻和娱乐类应用的通知AI摘要功能。这一功能原本是由苹果智能

Nvidia发布NIM微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工智能代理的安全性和控制能力
Nvidia发布NIM微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工智能代理的安全性和控制能力

Nvidia近日发布三项新的NIM(Nvidia Infrastructure Microservices)微服务,作为

黑森林实验室推出FLUX Pro微调API,凭借仅五张样本图像即可轻松定制个性化AI模型
黑森林实验室推出FLUX Pro微调API,凭借仅五张样本图像即可轻松定制个性化AI模型

德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Black Forest Labs (黑森林实验室)近日发布了一款FLUX Pro 微调 API,

腾讯混元发布全新浮点量化训练理论,揭示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潜在极限与挑战
腾讯混元发布全新浮点量化训练理论,揭示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潜在极限与挑战

在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快速发展的今天,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日益成为研究和应用的关注

因生成新闻摘要内容不准确,苹果决定暂时停用AI通知总结功能
因生成新闻摘要内容不准确,苹果决定暂时停用AI通知总结功能

苹果公司近日因AI生成的新闻通知摘要出现严重失实信息,宣布在iOS18 3、iPadOS18 3和macOS Sequo

硅谷的国防科技创业企业 Shield AI 新估值飙升至 50 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硅谷的国防科技创业企业 Shield AI 新估值飙升至 50 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硅谷的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Shield AI 近日宣布,在一轮新融资中,其估值将几乎翻倍,达到50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