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与范进中举的精彩故事

《范进中举》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儒林外史》成书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书里虽然描写的是明朝的事情,但实则反映的是清朝的状况。

在许多人看来,范进是科举考试悲剧人物的代表:考了20多年都没能考中最低功名的秀才,长期受人排挤、挖苦、嘲笑,没有尊严;中举后又犯病发疯,成为大家的笑料,但事实并非全部如此。范进中举后参加了礼部主持的会试考中进士,从此仕途顺畅,担任山东学道,最后官居三品,在读书人中算得上成功者,从这个角度讲,范进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

范进直到54岁才考中秀才,这个年龄确实大了些,但三年后即57岁那年考中举人,这个年龄中举并非少数,如蒲松龄考十多回直至终老仍未中举者大有人在。“范进中举”中的是举人,参加各省乡试被录取的人才能称举人,举人就具备了做官资格,但中举的前提是首先要考中秀才,只有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清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院试(通过者称秀才)、乡试(通过者称举人)、会试(通过者称进士)和殿试(排出进士三甲名次),县试与府试则属于预备性考试。秀才虽然是最低功名,但要考取秀才并不容易,只有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才能获得秀才功名。

县试由知县主持,儒学署教官监试,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县试作为童生考取秀才的初选条件也不宽松,并非所有读书人都可以报考。从程序上讲,报考人需要填写履历、亲供、互结、具结。履历即报考者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容貌等。亲供是指填写报考者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情况,如属过继则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互结是指五名报考者要互结互保,一旦有人作弊,则五人连坐。具结是指由已考取秀才功名的人做担保,保证报考者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需要指出的是,清朝对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限制了出身,娼优皂吏、乐艺丐疍以及冷籍等人的子孙均不能参加科考。

县试在各县举行,一般考四场或五场,第一场为正场,如果第一场就被录取,被录取者可自行选择是否参加接下来的几场考试,如第一场未被录取,则失去继续参加下一场考试的资格,只能等到来年再考。

只有在县试中被录取的士子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多在每年农历四月举行,由知府主持,连考三场。府试程序近似于县试,同样需要填写履历、亲供、互结、具结等,只有通过县试、府试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与乡试、府试每年各举行一次不同,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报名等手续与府试、县试略同,考试地点一般在各省省垣所在地。通过院试的童生称“生员”,即民间所说的“秀才”。

获得“生员”即秀才,就有了相当的好处:享有了一定政治权利,进入乡绅阶层,见了县官不用下跪;可以免除赋税徭役,犯法后不能随便用刑拷问等,但秀才功名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具备了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资格,获得了真正做官的机会。获得秀才资格并非一劳永逸,学政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考试合格才能参加乡试。事实上,秀才即便不参加乡试或乡试未中,只要在学政对其考评中合格,就可以在县衙做吏员(但不能做官)或开馆授徒,个人生活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范进考中秀才与一个叫周进的人有关。周进系山东兖州薛家集人,曾中过“县案首”,但从此在学业上未有进展,60多岁时只好跟随做生意的姐夫金有余来到省城济南做账房先生。在贡院遇到几位好心人,在他们资助下周进一路考取进士,三年后钦点广东学道(学政),其间在院试中遇到了童生范进。

此时的范进可谓落魄至极,“只见这些考试的童生里,有一个花白胡子的、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头上戴一顶破毡帽,那人上来交卷时,衣服又被挂破了几块,显得更是衣不蔽体。”当周进询问时,范进诚实地回复,虽然报名册上写的是30岁,但实际已54岁了。因为院试三年举行两次,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如果一次不落地考的话,30多年间确实可以考20多次。

在清朝,秀才平均录取率大约是2.5%,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对包括范进在内的童生们来讲,考不中秀才是大概率事件,但考到54岁仍没考中倒也是少见。好在院试时周进再三阅读范进的文章,认为是“天地间之至文”,遂录为“院案首”,范进这才考中秀才。在接下来的乡试中范进一鼓作气,获得第七名亚元,成为举人。但好事多磨,范进中举后其母因过于高兴而撒手归天,范进依例在家丁忧。有意思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本人也仅是个秀才,并没有中举!

清朝举人的录取比例是多少呢?清朝存续260余年间,共录取举人约15万人,每年平均不足600人。鉴于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所以每次乡试各省平均录取举人约100人,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事实上各省相差很大。“乡试中额,依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赋之轻重而定。”清政府根据各省人口、赋税、读书人数等给予各省不同的举人名额,没有极特殊情况名额不会轻易增减变化。乾隆元年(1736年)工科给事中曹一士称:“查各直省中额,人才多者额多,人才少者额少,故有大、中、小省之分,此国家因材而笃中正无偏之制也。”山东作为考生大省,乡试举人名额仅为69人,清朝中后期山东参加乡试的秀才约15000人,平均到每年真正的是千里挑一,但中举后举人的身份、地位与秀才又有天壤之别。

从仕途上讲,举人即便没有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这种情况极少)或没有考取进士也可以做官,吏部和礼部会根据举人个人才能、长相、书法等综合考选,多数可以担任县丞或主簿,优秀者可担任推官、通判等职,类似于现在的副县长、副市长,被尊称“老爷”,进入正式的官僚体系,一届任满如果考评优异还有转正的可能。

从经济上讲,举人就更实惠了,举人比秀才拥有更大的免除税赋徭役的权利,清朝雍正年间规定,举人免除100—200亩的税负和十几户徭役,举人可以把这些免税免役的额度卖给别人,收取额外的钱财,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举人一家经济贫困的问题。换言之,举人即便不做官,也可以靠免税的田租养活一家人。

在《儒林外史》中,从范进中举但尚未授官的那一天起,范进一家人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等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商士绅争先恐后地阿谀奉承,送钱送物:“张乡绅前来道喜,送了五十两银子,还有一套三进三间的房子赠予范进一家,之后又有送店面的、送田产的、投靠为仆的,两三个月的时间,范进家里便换了新样,媳妇也打扮得贵气许多。”

几十年的辛苦一朝变为现实,巨大的喜悦突然来袭,不疯才怪呢!唐朝有一位名叫孟郊的诗人在登第后畅写《登科后》一诗,道出了古今读书人登第后的真实感想:“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种心境与范进何异!

人们经常在戏剧或电视剧中看到,有贫穷学子一路乞讨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的情节,这多半是出于剧情需要而设置的,此种情况在秀才到省城参加乡试途中或许会发生,但不太可能出现在举人进京参加会试途中。中举后如果举人愿意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就能享受朝廷的旅途报销,前往京城的举人是不必为路费担心的。

范进在家为母守孝三年后,进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又考中进士,从此这个老男人的人生便开挂了。进士科是清朝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有清一朝260余年间共录取进士约27000名。与乡试一样,会试也是三年举行一次,换言之,清政府每次会试全国录取进士平均约100人。进士是在举人中通过会试产生的,清朝每三年约录取举人600名,虽然录取率远高于秀才和举人,但实际算不上高,难度也很大。有许多后人熟知的名人都没能考中进士,如左宗棠考了多次都没有考中,最后被慈禧赐予“同进士出身”,属于安慰性质的荣誉。对于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的殿试,简单来说就是在进士中排出三甲等名次,殿试前三名即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这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奖励和肯定。

县试第一名称“县案首”,府试第一名称“府案首”,院士第一名称“院案首”,如果某名士子在县试、府试、院士考试中均获得案首,称“小三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如果某名士子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位居第一,称“连中三元”。“连中三元”难度极大,既需要超人的才学,也需要机遇和一定运气,从隋朝兴科举至清末大约1300年间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包括文武在内尚不到20位。

读书人一旦考中进士就算得上功成名就了,优秀者进入翰林院,在中央六部任职,或外放担任知县一级的地方主官,后人熟知的各朝历史文化名人基本都是进士出身。范进考中进士后担任了御史,后来钦点山东学道。明朝末年始设提学道,清初延袭,清《郎潜纪闻初笔》载:“国初,凡提督学政,惟直隶、江南、浙江曰学院,以进士出身之卿贰及翰林院侍讲、侍读充之,余曰学道。”雍正四年废学道统称学政,每省一人,由皇帝在进士出身的中央官员中选派,一个任期周期为三年。

“书中自有黄金屋”,范进中举前一家人穷困潦倒,仅有一间草屋,12月的天气范进仍穿着单衣,在村里经常遭受鄙视甚至毒打,受尽岳父谩骂和凌辱。其妻胡氏因长得丑陋,直到30多岁成了大龄“剩女”才嫁给范进,范进中举给家人带来了惊诧的变化,仅从其妻的变化上就可见一斑。胡氏夫荣妻贵,变成了如是模样:“十月天的时分,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婢女,洗碗盏杯箸。”想必胡氏30多岁嫁给范进时,都不敢奢想会有这般待遇吧?

韦钦国

猜你喜欢

Borderless AI成功融资3200万美元,将AI技术应用于HR管理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
Borderless AI成功融资3200万美元,将AI技术应用于HR管理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

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Borderless AI 正致力于将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 AI 应用的下一个主要战场。该公司

三星携手OpenAI共同研发智能电视,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三星携手OpenAI共同研发智能电视,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据最新消息,三星电子正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 OpenAI 合作,开发全新的 “人工智能电视”。这一举措标志着三星在竞争

苹果公司决定暂停 iOS 18.3 测试版本中的新闻通知AI摘要功能的相关测试
苹果公司决定暂停 iOS 18.3 测试版本中的新闻通知AI摘要功能的相关测试

苹果公司近期发布了 iOS18 3开发者测试版,决定暂时停用新闻和娱乐类应用的通知AI摘要功能。这一功能原本是由苹果智能

Nvidia发布NIM微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工智能代理的安全性和控制能力
Nvidia发布NIM微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工智能代理的安全性和控制能力

Nvidia近日发布三项新的NIM(Nvidia Infrastructure Microservices)微服务,作为

黑森林实验室推出FLUX Pro微调API,凭借仅五张样本图像即可轻松定制个性化AI模型
黑森林实验室推出FLUX Pro微调API,凭借仅五张样本图像即可轻松定制个性化AI模型

德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Black Forest Labs (黑森林实验室)近日发布了一款FLUX Pro 微调 API,

腾讯混元发布全新浮点量化训练理论,揭示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潜在极限与挑战
腾讯混元发布全新浮点量化训练理论,揭示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潜在极限与挑战

在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快速发展的今天,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日益成为研究和应用的关注

因生成新闻摘要内容不准确,苹果决定暂时停用AI通知总结功能
因生成新闻摘要内容不准确,苹果决定暂时停用AI通知总结功能

苹果公司近日因AI生成的新闻通知摘要出现严重失实信息,宣布在iOS18 3、iPadOS18 3和macOS Sequo

硅谷的国防科技创业企业 Shield AI 新估值飙升至 50 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硅谷的国防科技创业企业 Shield AI 新估值飙升至 50 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硅谷的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Shield AI 近日宣布,在一轮新融资中,其估值将几乎翻倍,达到50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

Snap被控违反法律:其AI聊天机器人可能对青少年造成极大心理和社交伤害
Snap被控违反法律:其AI聊天机器人可能对青少年造成极大心理和社交伤害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近日向公众宣布,已将针对 Snap 公司的法律投诉转交给美国司法部(DOJ)。FTC 指出,

谷歌公益宣布推出3000万美元的生成式AI加速器计划,旨在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谷歌公益宣布推出3000万美元的生成式AI加速器计划,旨在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谷歌通过其慈善部门 Google org,近日宣布推出一项全新的生成式 AI 加速器计划,预算高达3000万美元,旨在支